好久没有写东西,因为自己的事情太多,也是工作上太忙。暂且不提各种辅导课,这个学期忙着自己的两门课,四个研究生,还包括一个博士生,这压力真的很大,其中有两个研究生和我的研究方向不一致,因为学校的各种原因,把学生分配到我的头上,好吧!
硬着头皮都要上,结果一个学生上周五开题,我本以为他过不了,因为写的东西狗屁都不通,且是美国人不说,里面还一堆语法错误,后来才知道这个学生是系主任给别的老师带的,结果那个老师说辞职就走了,剩下了我最年轻,也便是我擦屁股了。
谁知道剧情发生了逆转,不但开题的当天开题委员会全体通过,而且系主任还高调地表扬了这学生,并且宣布推荐他去Princeton读博士,我这就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了。在我看来,包括大家都会觉得这是美国罕见的现象,其实真的不是,我曾经的梦想也是民主,平等和自由,所以离开了天朝,毅然决然地来到了美利坚,但是这几年我看到的一切,我所做的一切,真的和我以前所想象的一切太不一样了。
话说回来,我真的是走运的,一个学文科的博士,来到美国,其实什么也不是,但是遇到了一个好老师,在布朗做访问项目时认识的,我老师说,来美国做我的博士后吧!OK,这多好啊!真的是求之不得,而且我老师还是前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助理,曾经也是参与过决策的,还在国防部负责过美军军用物资的采购等等,对于我研究的翻译与政治有着极大的帮助,来了之后,也算用功,读了不少书,写了一些东西,不错,就这么幸运地留下来了。原本以为一切都很好,走着走着才会发现问题来了:我老师居然研究的方向有人权问题,(因为在美国不可能一个老师只研究一个方向,而是几个,或者多个)而且是敏感问题,有时一说到中国问题,我这脸啊,一阵红,一阵白,我只能在心中默默骂街。其实我们天朝挺好的,可能以前在政府做翻译的时候已经就感觉到了爱国的重要性,慢慢在这里生活久了也会发现,真的很讨厌别人说咱们不好。
我上一门课,名字叫China-US Relations after WWII,结果每年这个课程大家都以为是外国老师上,结果一选课发现是个中国人教,当时就崩溃了,关键还说我们从小就说Sino-American Relations,我上来就怼外国学生说,你们知道Sino是啥意思吗?他们“谦虚地”说:我们知道这个单词表示“中国”。
但凡上过我翻译课程的同学都知道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但是,美国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这个单词就是这么说的。我连去美国国务院开会我都直接怼他们,凭什么你们用Sino不用China,人家一句话没噎死我:我们当年派马嘎尔尼去中国的时候就这么说的。
BULL SHIT!
有的时候真的是在海外的华人才是最爱国的,看不得外国人有一点说自己祖国的不好。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国内的朋友都说我们这里好山好水好风光,但是真心一毛钱关系和我们都没有,你不用工作啊,你不用挣钱养家糊口啊,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留在北上广深,那么拥挤,那么大的雾霾,其实,雾霾真的没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才有发展的空间,所以大家还在只身前往。
曾经梦想过,美国的大学你只要工作出色,文章写得好,著作很经典,那么弄个教授,副教授的容易吧?
为什么中国不容易呢?因为人多啊!这个选拔机制多黑暗啊!谁知道谁和谁睡过,谁又知道谁给谁投的票啊!想到这些我头皮都发麻,还是来世界上最民主的地方吧,谁知道让我大跌眼镜:
第一,任何系里基本上所有的奖学金都在系主任的手上。中国的录取至少你还要参加研究生,博士生入学考试,但是美国的录取全靠系主任的一句话,只要成绩(托福GRE平时成绩)基本合格,剩下就是他一句话的事了。系主任的学生有时候比老师还牛,只要你读了系主任或是院长的博士,基本你就是找到好工作了,OK!
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最后一分钱都没有,来读我的研究生不但没有钱,甚至最后你可能都开不了题,毕不了业。以前我只觉得这是天朝发生的最多的事,后来才知道,同住地球村,天下乌鸦一般黑。
第二,只要拿到了tenure track,一辈子不出著作,教书教的和屎一样都可以,这就是我们说的“终身制”教职。其实大多数老师一辈子都在混这个,很多最后都没有混到,而且有人说,你说的那些混的老师是少数吧!OK!我走遍北美这么多学校,可以负责任的说,不比咱们天朝的少,有些“老”系主任,70多了80了还不退休,有些老师上课就念念PPT,真的一样,地球上想要学得好,真是要靠自己。
第三,其实外国人的心眼也没有那么实诚。我在中国的平台上说这些最大的原因是外国人看不见,当然我也不指名点姓。说一个例子,我们系有个同事,和我岁数相仿,南加大的博士,毕业后来我们这里,学术功底还不错,为人和善,而且带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亚洲人,美国人占少数,一开始我不明白,后来我才知道,原来这些学生年年给他送礼,还邀请来中国韩国日本来做讲座,有这些小的“好处”何乐而不为呢?反正美国这帮本国的穷学生是送不起“五粮液”“茅台”的,因为我去他家喝的都是这些,而且他也坦言都是中国学生送的。
直到又一次,我真的是震惊了!因为美国有个风俗,就是若你要考博士,最好找到导师“聊一聊”,这种“聊”在我们圈子里面都称为“上课”,也就是给你说说未来的研究方向,看看相符不相符,当然这种都是要付费的,我不知道理科怎么样,反正文科大部分都是要付费的,然后每年到申请季来临的时候,每个博导都有很学生来“拜访”,从各个州各个学校来的,一般来说学生也要“拜访”很多老师,这就是习俗吧,咱们不多评论。但是让我震惊的是,这个老师根本不是博导,也不能带博士(不是不能带,是去年系主任看他不爽给撸下来了),但是居然去年申请季我知道的就有十几个学生来“拜访”,因为其中一个学生是中国人,先找的我,然后再找的他,自此,我对这个人有了全新的认识——一个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白种亚洲”人,呵呵,这种人在英美国家大学还真有不少啊。
来美国这些年,慢慢了解了“潜规则”,有人说,这比你所处的培训圈好点吧,深想一步其实没好到哪里去,因为培训圈子里的人文化水平本身不高,说这话都别出来打我的脸,硕士以上的少数,博士基本没有,这是真话吧,所以,无非就是想挣点钱,这个动机挺纯的,今天这个花样,明天那个套路,但是至少还帮你通过了考试,让你学到了点东西,当然除了那些“骗”的。但是,你想想有文化的,一个系里十个老师,基本都是常青藤的博士,还是50年前毕业的,还有一堆博士后,那要是耍起心思来,细思惧恐,所以毛主席说:可怕的不是农民,最可怕的知识分子,有了文化太可,所以让他们上山下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有的时候坐在办公室,坐在图书馆写点文章想想,这些是不是曾经的梦想呢?其实也不知道,但是想想主席的话蛮有道理的: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还好,你们大部分人认识我都是在书里,或是视频里,或是教室里,哪天让我的研究生写一篇——《武哥印象》,我觉得还是有说服力的。所以有人说蓝皮书【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如何如何,有人说武哥的辅导课如何如何,其实这些只是我生活很小的一部分,就像我当年所有的梦想一样,要死要活地去实现,实现了还是看不清,放不下,舍不得吧!
人生无非这九个字!
这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有的——曾经的梦想,实现了也就这么回事,没有实现就接着努力吧,但愿有一天有人能看懂我的话。
2018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