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这个词,不知道是谁告诉我,是互联网和现代科技的本质。
一谈到这个词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大的传销头目让二级下线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下线们哭爹喊娘,感恩戴德的场景。
在某种程度上我认同“分享”这个观点。为什么呢?
比如说,美国有TED精英分享一些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经历,我赞成这一点;
比如说,YouTube上有很多做菜做饭的视频,让我知道了该如何去学习烹调;
比如说,Facebook上分享一些有关平时生活的照片,朋友之间相互转评赞,很生活化,真的也特别好;
可悲的是,以上说的三个,有两个在咱们天朝用不了,再说一句,即使能用,咱们用的也不多吧,所以公知们也不用叫叫嚷嚷,在天朝有个“大中华局域网”也还不错,更何况在全世界的华人和华人留学生基本也都用微信。“从众”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不知道的可以看看艾尔•芭比的《社会研究方法》。
但是,(注意一般转折词后面的都是重要内容)个人观点,我觉得分享知识和内化知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在美国是没有打印店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在美国大学图书馆一本书一般不让复印二分之一以上;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从Chicago Style的角度来说,连“转引自”这样的东西都要标清;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中国有多少博士论文都开始抄注释和尾注了,你们知道为啥不?因为一门课老师布置的book list根本看不完,博士论文编造数据,抄袭脚注和尾注,我听到这样的消息很震惊;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CNKI虽然是全世界最大的期刊数据库,但是JHU的调查发现,其中文献重复率达到65%以上;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中国每年培养的博士和硕士已经快超过全世界所有国家的总和,而文盲率在全世界排在第二位,当然这是天朝国家统计局2014年给的数据。
我不是想比较中美两个国家的差异,我只想说现在网上那么多的分享知识给我们究竟带来了什么?
一针见血的话是,你的硬盘里装了很多的书,很多的资料和很多所谓的“资源”,但是你看了多少?自己心里最清楚,想删除吧,舍不得,不删除吧,看不完,这是为啥?
说说心理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家人口多,底子薄,人均占有的资源太少,个人在土地(房产)上没有办法占有资源,但是可以在硬盘里占有一部分资源,反正现在硬盘也便宜,看不看是一回事,有没有最重要,所以我活在很多人的“硬盘”里,这种心态有点… …不往下说了。
记住,但凡你有五个楼盘,你就不需要硬盘了。
说说物质原因: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网络教育日新月异,以往价格十分昂贵的一些面授课程和世界大学公开课现在都垂手可得,但是转念一想,我不知道大家关注过没有,之前十分火热的世界大学公开课都快销声匿迹了,难道是美国大学包括其他国家的著名大学不做了吗?不是!!!是咱们的网络什么火做什么,这个不火了,自然不做了,现在流行直播,大家就做直播喽。
我不想说浮躁这个词。
有人要说了,武哥你看,网上不少人分享了很多关于考试和学习的资料,甚至有很多的总结和评述的资料,这难道不好咩?武哥对这一点双手赞成,因为我也会这么做,拿CATTI,MTI来说,包括各种级别的考试吧,每一年都有学生去考试,考完了通过各种渠道弄到试卷(别问我怎么弄到的),然后看看分析分析,我觉得这些还是可行的,因为这不是大规模的侵权行为,这是针对考试的一些办法,有出题的就有研究出题的,无可厚非。
但是我对于大规模侵权和盗版等问题确实有一些看法:
第一、关于电子书等知识的大规模传播。我国经济没有发展到物质极大丰富的阶段,以上观点我是可以接受的(其实中国的书已经很便宜了,这也导致了不尊重知识的一个方面)。但是请不要明目张胆,我觉得这样太不尊重作者。像我们翻译行业,庄绎传老师、许渊冲老师、马祖毅老师的十卷本《中国翻译史》这些老学者的著作电子版随处可见,咱还是那句实话,十卷本的书下载完了,你看嘛?
有人说,我有就好了。恩恩,买不了车,买不起房,食堂打份菜都要琢磨琢磨,下载一本书,我可以理解,境界确实高,只可惜是电子版的,要是纸质版的,说不定等你吃不上饭的时候还可以炒炒吃,反正我家的书够我吃一阵的。哈哈哈!
所以我的原则是,你要下载你就看,不看别下载,留点空间存“毛片”。
而且注意对作者的尊重,毕竟大部分还健在,而且比你活得好。好多人一张口,庄绎传、李长栓、杨宪益,你丫那嘴都不知道尊称这些大师们一声老师,你丫也就适合在九线小城的五环外租套地下室住住了。
第二、关于盗版视频课程的大规模传播。不客气滴说,基本这几年考翻译专业,或是CATTI的都看过我的课程,而且基本都是非正常渠道来的,甚至是不花钱来的,要不老东家新东方早就赚翻了,这一点我基本勉强能接受吧。
有人说为啥呢?“知识”是拿来传播,不是“分享”,这我一句怨言都没有,因为这是“知识”的本质,我希望我能影响更多的人,更有规矩的学习翻译,希望一代一代人能够把这门手艺传下去,毕竟我也做不了几年了,希望以后能活跃在一线的教师有我的学生,当然现在已经有很多了。
所以这样一些“传播”还算是姑且能够接受吧,要是在美国,早就定你一个felony了,联邦监狱弄你丫十多年了。
但是,我想说的是,有些不伦不类的行为也经常发生于我奇异的生活中:
比如,您看着“分享”来的课程,嘴里还不干不净地说,武峰讲的这不行,那个不对的,那您就另请高明,我没法伺候您这样的主子,我在五平米大的演播室里一个人对着录像机录课的,一录就是几十个小时,你肯定不知道有多痛苦,你来一分钟就能把自己讲睡了。本身“分享”,不花钱的东西,咱们就憋逼逼了,你要是花了钱,肯定倍加珍惜;
比如,您上某某云盘下载一本书,还没看一半,劈头盖脸给我来个私信,这个翻译教程怎么没有汉译英啊?
卧槽!你丫不往后看嘛?书的后半部分不是汉译英吗?
还有很多我实在难以启齿的事!
但凡你一辈子分享,敢说背后没有利益产业链,和维基百科和BBC这种公益一样,那我一定跪拜,百年之后,我给您烧高香,初一十五清明我一定忘不了。
有人说,武哥你这嘴是够mean的,不是我mean,是因为咱们不是干慈善的啊,咱们做点事就是养家糊口,凭本事吃饭,凭知识养活自己,很直白!何况您是君子,哪有君子不养艺人?更何况我算是半个知识分子吧!
再又话说回来,拿出来分享的东西真是最珍贵的咩?
你愿意分享一下你的银行或支付宝的账号和密码吗?当然,本来也没多少钱。
你愿意分享一下你的身份证号码?其实也没那么保密,要想查,在天朝很容易!
你愿意分享一下你的身高体重吗?网络时代只有电脑,多活动活动吧,要不都成霍金了!大拇指每天划了屏幕,累不?
你愿意分享一下昨晚和某人开房的感受吗?没啥没啥,只是交个朋友嘛!要是能说出这话来的,那是“太君”。
我一说这个,大家蹦起多高,觉得这是隐私啊!同理可得,我们在创作英译汉段子,汉译英段子的时候也是隐私啊!请尊重原创。
十年前:
我2006年在北京新东方和北外讲庄绎传老师《简明英汉翻译教程》,一年讲了不少于5遍,我在一遍一遍备课的时候,你在哪呢?
我那会周末从北外坐944到新东方展春园校区上课的时候,你在哪呢?
我那会在新东方水清校区中午吃着8块钱老俞他妈做的盒饭的时候,你在哪呢?
这样的心路历程你没有,那你剩下的只是外壳,咱们能不能少点套路,多点真诚,少一些屁话,多一些尊重。
所以说,要说分享是人生真谛的时候,那说明你可以多去练练功,多参加组织,当当下线,做做传销还是可以的,但是真心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时,少逼逼,多做一点实事,别让“分享”这样的词毁了你的一生。
5/18/2016
武哥说的对